涇源縣旅游服務兩側的花卉吸引游人拍照。新華社記者王鵬攝
新華社銀川9月11日電(記者趙倩、艾福梅)初秋時節,酸刺村山間300畝萬壽菊正值收獲季節,大片大片的橙黃色格外惹眼。42歲的村民王榮近一個月來都忙著在地里采摘花朵,家中老小也常來幫忙。
“從8月能一直采到下霜,把人忙得不停。今年雨水好,產量高,一畝地能賣兩千元左右。”王榮從去年開始種植萬壽菊,面積也由五畝增至十畝,不錯的收成讓他喜笑顏開。
酸刺村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,屬于“苦瘠甲天下”的西海固地區。原產墨西哥的萬壽菊,是一種經濟作物,其豐富的葉黃素在食品、醫藥等方面被廣泛應用。2014年,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新品種,這一花卉作物在固原市開始被大面積推廣。
祖祖輩輩種慣了玉米、土豆、小雜糧的西海固農民,一開始都不相信大山里能長出這么漂亮的花,更難接受把花當莊稼來種。
“傳統農作物雖然收成不高,但成本低,也不費功夫;可萬壽菊,老百姓沒聽過,更沒見過,所以不敢輕易嘗試。”酸刺村所在吉強鎮黨委副書記馬雄說。
為了鼓勵農民種植萬壽菊,地方政府不但給予補貼,還同公司簽訂訂單,解決了花苗培育、田間管理、鮮花銷售等一系列大伙兒擔心的問題。
“每畝種植補貼500元,每公斤保底收購價0.9元,且收購點就在田地附近,交花很方便。”馬雄說,今年全鎮共種植萬壽菊1300畝,每畝產值要比土豆、玉米等高出三分之一以上。
現實收益逐漸抹去了農民的顧慮。目前,固原市共有22個鄉鎮種植了3.52萬畝萬壽菊。
種產業,也是種風景。看著滿山遍野的黃色,馬雄有了新的想法:“萬壽菊花期長,色彩艷麗,極具觀賞性,下一步我們計劃再種植些玫瑰,讓田間色彩更加豐富,帶動鄉村旅游發展。”
曾經的西海固“十年九旱、生態焦黃”,近十余年間的退耕還林還草和封山禁牧讓“綠”成為西海固的底色。如今,萬壽菊、油用牡丹、油菜花、芍藥等各色花卉作物又讓西海固產業更為多元、色彩更為豐富。
“在黃土高原旱作農業區推廣花卉類經濟作物,兼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,是一種革命性探索。”固原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王喬松說。
翠綠的山嶺,古樸的村落,清新的空氣,錯落的梯田和漸次盛開的各色花卉讓西海固開始擁抱“賞花經濟”。
在固原市涇源縣,當地政府去年新修了一條從縣城至老龍潭景區的20公里旅游服務帶,休閑步道兩邊種滿了金雞菊、萱草、鳶尾等特色花卉,現已成為吸引游人駐足觀賞拍照的彩色景觀帶。一座占地500畝的花卉主題景區也已于今年8月對外開放。
位于六盤山東麓的固原市彭陽縣,以“山花梯田”為特色,已連續6年舉辦“山花節”,前后一周能吸引15萬人前來賞花。
酸刺村盛開的萬壽菊。新華社記者盧鷹攝
從去年開始,固原市啟動了“一枝花”試驗工程,主要目標就是重點選育適宜當地種植的景觀花卉,著重解決城市綠化和美麗鄉村建設色彩單一問題,打造更美麗的大地景觀。
種花,不僅關乎生態、生產,也關乎老百姓的生活。如今,在西海固鄉村,隨意推開一家院門,都可能走進一座小花園。這些曾經為一頓飯、一口水奔勞的西海固人,開始用鮮花來裝飾自己的生活。
涇源縣香水鎮園子村村民蘇連成是一個養花“專業戶”,不僅房前屋后都種上了花,家里窗臺上也擺滿了各式盆栽。“我家共有60多種花,有些我也記不住名字。每天干完活回到家,澆澆花、看看花,心里舒坦,夫妻倆吵架都少了。”蘇連成笑著說。
據統計,從2011年到2017年,固原市的貧困發生率從38.4%下降到了8.4%,貧困人口從50.1萬下降到9.55萬。
“花,體現著人們對美的向往。老百姓日子過好了,自然要追求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。”固原市扶貧和移民開發辦公室副主任王淑玲說。